第454章
作者:
书一行 更新:2024-04-25 13:45 字数:1834
不正是因为黛玉的兄长林璋镇守西北, 稳定军心吗?
朝廷之事, 惹的人头痛,探春便带着黛玉游一游自己精心布置的小园子。
仿着江南格局, 又有珊瑚做点缀, 别有一番风味。
两人正看着池里的鱼,都是黛玉在江南没见过的种类,忽然有人来报。
“夫人 ,您让改良的大炮和火铳,今儿击沉一艘倭寇的船, 火铳打死了三个人。”
听到这消息, 探春的眉头染上几分狠厉,冷声道: “按着以前的规矩, 枭首示众, 挂在崖山喂鹰。”
轻飘飘的一句话, 让她说出了杀伐决断的血腥味。
探春担心这等血腥之事,会不会吓到林姐姐。
马上软了调子: “去年十月, 倭寇夜袭大鱼村,奸淫掳掠,上下两个寨子,一百零三口人,无一生还,必要血债血偿。”
说到血债血偿那一句,探春还是忍不住咬紧了牙关。
倘若不见血,又如何守得住这一方的安宁。
谁说只有战场上才能刀口舔血!
改良火铳的图纸,还是黛玉千里迢迢命人快马加鞭送来的。
两人相对无言,沉默片刻。
探春忽然开口:“你说的那件事,我也想过……”
是了,探春也想过女子科举那一条路。
但凡她有个门路能出去,兴许也不必当个和亲物件嫁到这个地方来!
然而现实却给了贾探春迎头一击。
探春心底是发冷的:“可惜,你看朝廷……大炮改良一事,我早把折子呈上去,至今杳无音讯,何况那一桩?”
粤海将军家的夫人,杀伐果断,声名远扬。
但是有些人说话并不好听,这几年间探春也是遭受不少非议,加之她一直无出,讥讽之言更甚。
每每思及此,探春心中不免生出一股愤然来,而今引黛玉为知己,难得相见,才将这等愤恨,一吐而尽。
“那些男人,恨不得把女子关在家中生十个八个崽,若真入了科举,将来封侯拜相,岂不是要了他们的命?”
“他们可不是你的父亲和哥哥们。”
黛玉将这些话皆默默听进去,伸出手拍拍探春的肩: “他们见不惯,便见不惯。”
探春与黛玉交换了一个眼神。
想来黛玉的境遇算不上好,盛名之下总会伴随着流言蜚语。
他们允许女子有一定的美名,但这名声过大过盛,便是有人不乐见。
紧接着,便是引为□□羞辱,仿佛一呼一吸,皆是罪无可赦。
……
朝廷的局势,并没有好好转。
尚且让人庆幸,这几年未有大的天灾。
无论海防还是西北边陲,勉强算得上安定。
太子登基三年,缠绵病榻三年,于壮年之时,溘然长逝。
原先皇后娘娘所出嫡亲皇子,只养到三岁便夭折,皇后娘娘悲痛过度,缠绵病榻倒,比先帝还先行一步。
而今宫中便只有周淑妃膝下一子,年方五岁,德昭仪所出的皇子,不满百日。
不得不扶幼帝上位,周淑妃一跃成为太后娘娘,垂怜听政。
世人常道,若不是先帝留下一批肱骨老臣,国之危矣。
……
寡妇的日子不好过,寡妇门前历来是非多,尤其是皇家的寡妇。
周太后这些日子对外称病,暂且寻几分喘息之机。
前些日子听说粤海将军进军述职,他那位极为厉害的夫人也来了。
而且,文坛之中颇负盛名的潇湘居士,也与之同行。
周太后饮下一盏参茶,勾唇一笑:“这宫中似乎对我颇有疑义,甚至有人上书,要我效仿汉室,以全大义。”
成全什么大义?
不过是去母留子,平白赚的一个青史留名虚名,然后将幼子置于群臣股掌之中。
周太后读多了史书,并不稀罕多少身后之名。
那些大臣,当她是傻子吗?她才不会为那几个老不死的几句贤惠,便赔上一条性命。
“传哀家的懿旨,召潇湘居士……还有,粤海将军夫人入宫。”
虽然寡妇难当,但先帝死的真是时候。
周太后心中升腾起快意:“笔墨伺候……”
娘娘要亲自拟指?
身后的内侍面露难色。
“娘娘,这……于礼不合……”
周太后冷冷瞥过一眼,大太监,慌忙噤声。
“是。”
一直道歉,不得不见,待遇与。探春安品,大妆进宫。
先帝在世时,黛玉有办学传道之功,皇家曾给她封过一个县主的虚衔。
当中便这位周太后出了不少的力。
五年前西北战事,黛玉的嫂子霍云安领城中将士抵御突袭的敌军,守城退敌。
当时朝廷也有封赏,似乎也是这位太后娘娘多有美言。
须知周太后险些便是黛玉的二嫂,而今年岁,还不到三十,只能尽力华服高髻,将自己往老成打扮。
难得见几个宫外来的活人,周太后脸上似乎也多了几分活气,眸中透着欢喜。
这些年打发宫内无聊的时光,多与潇湘居士的文集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