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为官指南 第76节
作者:枝问雁      更新:2024-01-15 11:38      字数:10181
  到那个时候,他们要是想阳奉阴违继续像以前一样暗暗通婚也得斟酌一二,那种为了两家势力联合而通婚的不在少数,对于他们来说,就算娶了之后不生孩子不就好了吗?到时候让妾室生了抱过去就行了,至于那无辜女子的幸福,他们也见不得会在乎多少。
  女子的价值不仅仅是嫁人生子,但是在这个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七出之条还包括无子,在这个前提下谈女子价值就是空中楼阁,杨云清知道这个观念必须摈弃,但是不是现在,这个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现在提出建女子衙门的事情,他也可以预见会引起什么轩然大波。不过还好,裴安这个皇帝是支持他的。以前在裴安还没有登基的时候,杨云清还是当过他一段时间老师的,后来就算是外放了,但是也一直和裴安写信来着,这里面可是夹带着不少杨云清从现代带来的私货,所以裴安现在就算是当了皇帝,也并不是什么封建保守的性子,不然他也就不会有想和皇后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心思了。
  只是这个事情还是有些离经叛道了些,杨云清还是要说服朱首辅他们的,而杨云清也没料错,他一把这个提议说出来,便遭到了朱首辅他们的反对,任次辅他倒是沉默不语,虽然不是太赞成,但是却也没有给自己学生拖后腿的意思,毕竟虽然这事有些离谱,但是的确是能帮到那些女子的。
  而朱首辅则是沉声道:“这怎么可以?自古以来便没有女子为官的道理,而且抛头露面的,这如何能行呢?”
  杨云清气定神闲道:“虽然没有女子为官的例子,但是不是还出过一位女帝吗?这个暂且不说,就说之后就算是成立一个女子衙门,她们要管的也是那些因为陛下将要下的那道禁止近亲成婚而苛待妻子或是宠妾灭妻等一系列的家事,这些也都是些家长里短,跟朝政也搭不上半点关系,所以也就更不必担心这些女子为官之后会对朝堂产生什么影响了。
  至于这抛头露脸带来的流言蜚语,诸位大人难道以为,她们因为和离而在身边传来传去的那些流言会比这个少吗?再者,这民间自从工厂出现之后,便就有不少的女子妇人走出家门去工厂做工,她们中当上管事的也不在少数,民间女子尚能做到这个地步,不在意那些抛头露面带来的流言蜚语,难道诸位大人觉得自家家族里的女子做不到吗?”杨云清当然没说民间百姓和这些世家大族不同,为了温饱才不会在意这些细枝末节,能有钱赚当然不会因为那一点闲话而就放弃。
  朱首辅不再说话,因为杨云清说的这些的确有道理,而且从刚刚杨云清那一番话里,他们也知道,就算是真的成立了这个女子衙门,虽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是却也代表着陛下对那些因为此事和离的女子的态度。
  世家大族之间,表兄表妹成婚的实在是不少见,就这几位大人,他们也都心知肚明自己家族里这样的事情也都是有的,陛下现在心意已决,这旨意是不可能不下的,到时候旨意下了,自己家族的那些外嫁女也是要受到影响的。
  但是这个女子衙门成立了,到时候总不可能让那些大字不识的民间女子进去占据重要位置,所以这重要位置的人选肯定也是从那些世家大族,学过字读过书然后和离了的女子中选的。
  他们家族里的和离之后的外嫁女要是到时候能进去,也算是一个好归处了,毕竟刚刚陛下也隐晦地表达出来,虽然这些女子衙门里当值的小娘子并不像他们这些朝官一样接触到真正的权力,但是在和官职待遇却是一应比照着来的,到时候就算是朝中为官的男子比她们地位低,这也是要行礼的。这么一来,就算和离了,那些女子的也有身价,毕竟这也是一件长脸面的事情。
  杨云清看着几位大人的脸色,就知道他们是松动了。
  事实上,杨云清提出成立女子衙门还有别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这么一件事情。
  第184章 温水煮青蛙   虽然杨云清之前通过开……
  虽然杨云清之前通过开设工厂, 招收女工,让她们拥有走出家门获得工作的机会,从而有着独立的经济能力然后一步步提高在家中的地位, 后世英国的工业革命便是这样把女性从家庭中解放出来, 让一直是男子附庸的女性,也拥有了像男子一样赚钱的机会。
  但是杨云清现在的情况又与工业革命不太相同, 因为不够广泛不够彻底。现在这个时代还是封建君主制的社会,一时半会儿也不会像后世的工业革命的那个时期一样, 君主立宪, 民间可以自由地发展经济, 开设工厂, 这个时候商人的税还是很高的,而正是深知这一点, 杨云清他开设工厂,大多数都是靠着那些大商人“加盟”,自己开设的工厂严格意义上来讲也只有祁县那边一家, 大多数的时候他赚得银子都是那些商人的“加盟费”。所以总得来讲,大周境内的那些工厂, 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多。
  诚然, 现在已经有不少女子能走出家门, 到工厂里做工, 跟男子一样赚到银钱, 但是不管怎样, 能提供给女子的做工机会也是有限的, 毕竟一座工厂里除了女工还有男工,这么一来,岗位就更少了。所以在女子整个群体中来讲, 那些能出门做工赚钱的比例就实在不算高了,因而女子地位总体上并没有提高多少,受惠的只有一小部分罢了。
  但是成立这个女子衙门就不同了。虽然现在这个女子衙门处理的都是那些跟女子有关的家长里短的事情,并不涉及朝堂之事,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些当值的女子都是有品阶在身的,她们身上穿着官服,也是“官员”。
  这么一来,即使这些女子并不沾染朝堂上的权势,但是这个时候人们潜意识里也会有慢慢出现一种女子也能为官的印象,等后面就算是说让女子真的参加科举,入朝为官,那个时候有了现在的事情做铺垫,朝廷还有民间的男子的反应也不至于那么激烈。杨云清打着的就是温水煮青蛙的目的,一点点潜移默化地提高女子的地位,他相信终有一天,女子能和男子一样,能堂堂正正参加科举甚至是入朝为官。
  而且杨云清他早就计划好了。现在这三年过去了,大周上下有了土豆红薯这两样高产作物,大多数的地方,温饱基本是不成问题了,而有一些地方,因为地质等原因的限制,不能种植这两样高产作物的,朝廷也能每年派去粮食救济,毕竟现在亩产几千斤,不像以前一次三四百斤就算大丰收了,朝廷就算一次出几十吨的粮食,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古话说的并不错,人们吃饱了肚子,可不就有精力来考虑进一步的事情了吗?现在大周的国库一年比一年富足,边关那边将士因为衣食不缺,训练地更加卖力,现在战力更是上了一个层次,而有着炸|药威慑,周边的那些胡人部落更不敢轻易来犯,大周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一个最适宜发展的阶段。
  所以杨云清打算劝说陛下实行义务教育。现代的义务教育是九年,考虑到时代限制,杨云清也不求九年了,他觉得两年到三年就可以,等以后倒是可以慢慢推进到九年。而这个两三年的义务教育肯定是速成的了,到时候能让他们学会认字和算数,然后再教一些简单的知识,让他们明白礼义廉耻。
  而孩子就是一张白纸,要想推行男女平等的观念,自然是要从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教起。义务教育开始之后,先是实行男女一同入学读书的政策,一开始考虑到大家的承受能力,可以先实行男女分班制,但是之后学习过程中的班级还有年级成绩排名,杨云清是打算男女放在一起的。
  杨云清此举也是想让大家明白,给女孩子一个机会,她们能做的不比男孩子差,而从小便一直和女孩子一起读书学习的男孩子,在经历过自己并比不上不少女孩子的读书生涯之后,他们以后难道还会觉得“女子不堪大用,头发长见识短,只是个无知妇人”的这些成见是正确的吗?他们还会打心底地看轻女子吗?
  那些跟着男孩子一样接受着教育的女孩子,在有着比男孩子还要优异的成绩之后,等以后成婚了,她们还会心甘情愿地为男子付出一切,认为相夫教子,操持家务是应当的吗?
  而杨云清也知道,他此举也是必然要触犯到许多人的逆鳞的,毕竟这个时候的孔孟之道依旧是社会主流思想,百姓默认女子就是要待在家里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的。那些老学究还有因为孔孟之道的既得利益者,如何能愿意让以前他们丝毫都没有放进眼里的女子来跟他们瓜分权力呢?
  但是就算是有再大的阻力,杨云清也要一往无前地推行自己的主张。他相信上天让他穿越这么一场,肯定是要他改变什么的,不然他来这么一遭,是为了什么呢?如果他做得只是旁人也都能做的事情,那么还需要他这么一个人来穿越干什么?毕竟他并不是无可替代的,能执掌大权的权臣哪朝哪代没有,缺他一个吗?
  杨云清坚信,他就是来改变时代的,如果他能做的只是前人都能做的事情,纵使他青史留名,他这一生也是虚度了,他必须“敢为人之不敢为”,做出“前无古人”之事来,才不辜负这一场穿越。
  虽然杨云清深知以后阻力很大,但是他也不是没有优势的。首先他自己现在是当朝次辅兼户部尚书,同时是陛下的心腹,他在民间的声望也非常高,到时候总归是会有一部分人愿意支持他的。
  二来当今陛下少年登基,如今也不过执政几年而已,正是锐意进取,想要做出一番丰功伟绩的时候,而且陛下曾经跟自己有过师生之谊,在教学中他夹带了一点现代的私货,所以这个时候的陛下裴安,思想上并不封闭,相反很是敢于尝试新鲜东西,同时对于杨云清的许多想法也都非常支持。
  而除此之外,杨云清也还有另有一个可供拉拢的盟友,这人便是徐皇后。徐皇后虽然因为父亲是御史,家中很是清贫,但是却是像男子一样被教养长大的,虽然平日里不能像男子一样出门,但是那些男子可以读的书,她一点都没少读。不过也是因为她不同于别的女子的教养方式,让她基本没有几个手帕交。
  凤阳和徐皇后关系不错,平常聊天的时候,也是知道她的一些想法的。之前凤阳替杨云清管理下面的那些学院和藏书楼的时候,自然是知道有女子学院可以让女孩子进去读书认字的,因而聊天的时候自然是跟徐皇后提到过的,徐皇后对此举很是称赞,甚至是愿意拿出自己私库里的钱来多建几座这样的学院好让更多女孩子可以进去读书认字,不管她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做掌柜管事或是进工厂做工还是怎么的,只要是读了书认了字,这人生就是不同了。
  而现在徐皇后与陛下感情甚笃,到时候就算是陛下因为一些原因,而对此举有些犹豫,但是只要能说服徐皇后帮忙劝说,陛下也会有很大几率动摇。当然了,陛下现在已经能答应成立女子衙门,这已经足以证明陛下的想法的确不是封闭守旧的,到时候就算杨云清提出义务教育,男女一同读书,在思考完其中利弊之后,陛下也是有百分之八十的几率答应的。
  第185章 朝堂宣旨   朱首辅并其他的几位次辅……
  朱首辅并其他的几位次辅, 因为自己有几分意动,同时陛下又对此举势在必得,考虑再三, 他们答应了建立女子衙门的这件事情, 只是却要求成立女子衙门可以,但是却不可让那些女子沾染朝堂上的权力, 既然成立女子衙门是为了那些等颁布了禁止近亲成婚旨意后,苛待妻儿的人, 管的是那些家长里短的后宅琐事, 那么就专管这些事, 以后万不可越过这个去。
  裴安他这个时候本就是铁了心要做这个事情的, 对几位大人提出的这个要求也只是可有可无地答应了,只是他答应的很含糊, 只说:“朕知晓了。”而这以后要怎么做,现在又做不得准,他是皇帝, 以后就算是他真的想要这些女子进入朝堂,又有什么关系呢。当然, 这个时候裴安也知道让女子进入朝堂也实在太过激进, 三年两载肯定是不可能的, 他也就是想想而已。
  而朱大人他们也只当陛下是答应了, 最后也不再言语, 默认了此事, 就等着明日早朝宣旨了。
  夜晚, 回到寝宫中,裴安和徐皇后说起了这事,徐皇后听了赞道:“陛下做的此事实在是大善, 臣妾要代这天下的女子谢谢陛下了。”说完甚至要起身行礼,脸上更是一片激动之意。
  徐皇后这个时候还怀着孕呢,裴安怎么可能让她弯腰行礼,赶紧一把将皇后抱住,道:“这就算了吧,本就是朕应当做的,女子和男子一样,都是朕的子民,朕如今也只是为她们做了丁点小事而已。”
  本来裴安还觉得此举有些冒险了,到时候肯定会遭到不少人的反对,民间甚至说不定会有酸儒书生讥骂,虽然看起来不后悔做下这个决定,但还是会有些瞬间反问自己这么做是否是对的,毕竟这违背了祖宗们留下来的规矩。
  但是这个时候皇后如此激动地起来要替天下女子感谢他,是他原本还有些犹疑的心瞬间安定了下来。他做得这事就是对的,前人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当下,他既然想要做一位青史留名,比肩秦皇汉武的明帝,这自然就是要做出一些历代帝王都没有做过的事情,不然如何彰显他的英明神武?
  而他现在做了此事更是为了那些弱小的女子着想,女子也是他的子民,所以这难道算不得是心系百姓?难道不是一件善事?
  徐皇后此时心中亦是感慨万分,她实在想不到陛下居然能为女子做到了这个地步,虽然她也知道这是杨大人提议的,但是陛下能够答应,就已经足以证明陛下的态度了。徐皇后只觉得陛下此时实在是英明神武极了,此事也更是女子之幸。而陛下都做到如此份上了,她这个皇后却也不能落后,她也想着看看能不能也为此添一把力。
  徐皇后突然想到,自己家族里是有一个姑婆寡居的,当年便是因为无子,丈夫寻花问柳还纳妾,最后忍无可忍,毅然主动提出与丈夫和离了。而那位姑婆的丈夫好像与姑婆也是表兄妹的关系,因为这事,两家闹得很僵,而姑婆更是因为这个一直不愿意再嫁,觉得连从小长大的表兄都能如此作态,若是再嫁给一个陌生人,无非也就是重蹈覆辙而已,而到现在那位姑婆已经寡居十五年了,无事一生轻,不用像以前出嫁了时候那样,还要操心家务中馈以及忧心丈夫寻花问柳的事情,性子比以前还爽利了不少。
  徐皇后想着,到时候不知道能否劝说这个姑婆也进那个女子衙门帮忙主事,到时候也能做一个表率,引得更多的女子来。不过这也只是她的一个初步设想,若是姑婆不愿,她自然也不会强求。唉,若不是她作为皇后,在皇宫中也有不少事情,她自己都想亲自去那女子衙门坐镇了。
  而次日早朝,裴安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首诸位大臣道:“众爱卿可还有事情禀报?若是没有的话,朕有一件事情要说。”
  下面的诸位大臣这个时候已经将要禀报的事情禀报完了,往日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其他要禀报的事情,就是要下朝了,而这个时候陛下说有事情要说,诸位大臣也只是面面相觑,不知道要说什么事情。但是他们对此也见怪不怪了,只知道这肯定又是一件大事,之前的几次不都是这样吗?所以这个时候都老神在在,等着陛下宣布到底是什么事情。
  而在众位大臣回答无事禀报的时候,裴安这个皇帝却并没有说话,而是让身边的几个内侍抱着一摞刚刚昨晚加紧誊抄出来的册子,一一分发给下面的诸位大臣,而诸位大臣也不知道这个到底是什么,只得赶紧翻开来看,而这么一看,所有人的脸色几乎是都变了。
  这个时候,表亲通婚不仅正常而且还异常普遍,不说这世家大族,宗室勋贵了,就连那下面的普通百姓之间,这样的事情就不少,而朝堂上正站着的这些大臣里,也不乏现在娶得妻子就是自己的表姐/表妹,家族里这样的事情更是不少,看到这个册子就更加惊恐了。
  裴安看着诸位大臣脸色终于稳定下来,不再变来变去,才终于道:“诸位应该也看到了这近亲成婚的危害了,朕不欲让册子上面的惨事再度发生,所以想颁布一道旨意,从即日起,禁止未出五服有血缘者通婚。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这个时候下面的大臣,看完了这个册子,如何还不明白这表亲通婚的弊端呢,更甚至他们中就有其事件的受害者,家里孩子曾经早夭的,而那些想通过姻亲之间再度联姻而紧密双方家族势力的,这个时候就算是想反对也不敢说话了,毕竟这册子上写的实在是明白,近亲结婚实在是贻害无穷,现在陛下又露出要坚决禁止的意思,朱首辅还有几位次辅大人也都与陛下商量好了,他们这些又些自己小心思的,这个时候要是敢冒头反对,那真的是众矢之的了,所以一时朝上无言。
  裴安昨天跟杨云清还有朱首辅几位大人商议的是,次日早朝先说下达禁止近亲通婚的旨意,待到过段时日,再提那成立女子衙门的事情,中间隔着一段时间,算是缓冲,不然怕两件事放在一块,对大家的冲击太大。
  而等旨意发出后,虽然是不允许这再继续有表兄妹之间通婚类似的事情发生了,但是在这之前已经成婚的,如果女方不愿意,男方自然是不能随随便便就给人家休弃了,更不能因此苛待嫡妻。
  只是上面这样说,下面不见得一定会按着这么做,一时还好,时间久了他们自然会将这个条令不放在心上,趁着妻子生不出孩子的由头,便开始苛待甚至是宠妾灭妻了,而到了那个时候,就是上面提出成立女子衙门的时候了。
  第186章 引导舆论   因为表兄妹通婚在民间实……
  因为表兄妹通婚在民间实在是普遍, 圣旨一发出的时候,也着实是引起了一番轩然大波,上到世家大族, 下到贩夫走卒, 一时之间都在讨论这件事情。
  而杨云清为了这旨意能够顺利推行,也没少派人到民间去引导舆论。
  “你们说, 前儿个上面发下来的旨意不会是真的吧?这表兄妹或者是未出五服的人结亲,生下的孩子真的会出现那么严重的问题?”一个小贩对旁边坐着的人说道。
  “说的可不是嘛!要是真的有那么大问题, 以前怎么没见人说出来呢, 而且表兄表妹结亲还是一桩美谈呢, 青梅竹马不是吗?哈哈哈!”
  这个时候, 旁边又来了一人,道:“你们可想错了, 这事是真的。你们还记得前些日子,周围多了一些人吗?整日打听那些家长里短的事情,问哪一家哪一家夫妻是什么关系, 家里有孩子吗?哪一家孩子夭折了吗?这些你们还记得不?”
  那个小贩听了,愣愣的道:“哦, 还真的是, 那跟这个事情有什么关联呢?”
  这个时候, 听着在谈论这个事情, 周围又围过来了几个人。
  那个人给小贩解释道:“那些人来问这些是为了什么, 还不是想调查那些夫妻之间未出五服然后是表兄妹的生出的孩子是啥样吗?不查查他们怎么知道这表兄妹成亲不好呢!你记得吗?以前里水巷子第三家那个王娘子还有王二郎吗?就是那个挑担的王二郎家。”
  小贩道:“怎么了, 他们不是在前几年搬走了, 好像是回老家了。”
  “我跟你们说,他们夫妻俩就是表兄妹,以前也是生下过孩子的, 只是夭折了,这可见啊,上面说的应该是对的。对了,你们知道那个西区就是城门那边一直游荡着一个瘸子吗?他不是左腿比右腿短一截吗?我跟你说,他父母就是没出五服的。”
  而旁边的人听了,有的也跟想起了什么,道:“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了一桩这样的事情,我婆娘她娘家隔壁也是有这么一户的,家里的小孩病歪歪的……”
  周围围过来的人,经过这么一解释,也都纷纷想起了自己记忆中有些人家好像也是这样的,一时间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
  而最初过来给小贩解释的那个人,从人群中悄悄走开,深藏功与名,准备去下一个地方游说。这人就是杨云清派出来负责引导舆论的,好让百姓相信这件事情。而像这个人一样被杨云清派出来做这个事的还有不少,这个时候正在京城的各个角落里负责引导舆论,像刚刚那样的对话,发生在京城的各处。
  比起京城这边,下面各省的州县要是想将皇上刚刚下的圣旨给推行开来到底是要难一些,不过既然京城这边已经下旨,要求各省州县官员必须执行,他们也不敢阳奉阴违,肯定是要下几分气力推行皇上的旨意的,只不过这个过程肯定是要比京城这边慢一点。
  不过京城这边的礼部也是拟定了一些实施的条文,发往了各州县,首先是要各州县的官员先进行杨云清之前一个月进行的那个人口调查,整理成册子,然后印刷好发放到百姓手里,到时候宣传的时候也能容易一点。
  京城这边的确是像杨云清说的那样,刚开始第一个月,因为上面的旨意,倒是也没有什么休妻再娶的先例,但是过了一个多月后,大概是看着上面的人只是说不能休妻再娶,苛待发妻,但是却并没有制定什么惩罚措施,然后就有人起了心思了,开始试探着宠妾灭妻了,而有了第一个人这么做,后面的人也就跟着了,不多久还真的有敢休妻的,理由便是无子。
  对于这些敢休妻的人来说,他们自然是有些依仗的,在他们眼里,他们这会儿就算是休妻了又能怎样?他们的妻子难道还真的能找到门路去告他们吗?朝廷上的那些官员是吃饱了撑的管他们的这些后宅之事?不然他们也不会如此底气十足地做出这样的事情。
  而且他们这会儿也是吃定了妻子娘家势力不显,没有门路,或是碍于脸面不敢声张,毕竟是他们的妻子不能给他们生出健康的孩子来,他们这么做难道不是应当的吗?
  杨云清还有朱首辅他们是一直关注民间动向的,这会儿见时机终于成熟了,便提醒陛下可以在早朝上提起此事了。
  而且朱首辅还有几位次辅他们早就知道陛下迟早要城里女子衙门来管这些事情,到时候一开始为了立威,肯定是会重罚以儆效尤的,所以他们早就提醒家族里的人还有姻亲,不要做出格的事情,一切按照陛下的旨意来,有着他们的耳提面命,这会儿家族里也的确没有像外面一样,有做出休妻再娶或是宠妾灭妻的事情。不过陛下将要成立女子衙门的事情,他们也都知道分寸,没有声张出去。
  而不出所料,当裴安说起要成立一个女子衙门的时候,朝堂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成立女子衙门的这件事不同于别的,在那些保守的官员眼里,让女子掌权沾染权力,这是违背三纲五常还有孔孟之道的,而且若是因此又发生了某朝那般女帝当政,牝鸡司晨的事情又该如何?让女子干政的必须从源头开始防范的。
  所以上面陛下话音刚落,下面便又官员劝谏:“臣以为陛下实在要三思,此事兹事体大,不可轻下旨意?陛下岂不闻牝鸡司晨之事?若是成立了女子衙门,让那些女子掌握了不该他们掌握的权力,这假以时日,后果是不堪设想。”
  这个时候,杨云清站出来道:“臣也有话要说。我倒是觉得何大人那是杞人忧天了,牝鸡司晨之事不过是几千年才出了那么一桩,而且当时背景纯属是昏君当道,奸佞弄权,而我大周朝,陛下英明神武,正值壮年励精图治,而我一众臣子又是兢兢业业,尽心辅佐,又哪里会重蹈覆辙呢?
  再者难道何大人不知现在民间有不少无辜女子因为之前的旨意被夫家休弃吗?陛下的旨意是好的,也是为了天下万民的子孙延续着想,但是现在却因为这个旨意,造成那些女子如今的遭遇,陛下更是深感痛心,毕竟那些女子也是陛下的子民,而陛下此举更是出于体恤百姓的角度上出发的,可是经何大人这么一说,却好似有多么惊世骇俗不可理喻似的。何大人也请恕本官不可苟同了。”
  杨云清不仅是次辅,还是陛下的心腹众臣,这个时候更是大权在握,被他这么一反驳,何大人有些噎住了,不知道该如何回话,想了半天也只得嗫嚅道:“就算是成立了女子衙门了,那些女子平日里都是身处闺阁之中,都是些无知妇人,又如何能处理这些事情呢?”
  这个时候不必杨云清开口,朱首辅便帮忙反驳了,毕竟他和几位次辅也都是默认了陛下的举动。
  “此话错矣!何大人你也是出身于大家族的,想必你的妻子平日里肯定是要处理一整个家族的各种琐事,主掌中馈的吧?那么繁杂的事情,诸多像令夫人一样的当家主母都能处理地井井有条,到时候成立了女子衙门,陛下说的那些事情她们又如何会处理不了呢?这些都不都算是后宅琐事吗?陛下成立女子衙门也不过想有人替那些无辜女子做主而已,能力大小,只要能替陛下分忧便可,何大人怎能觉得那些女子都是无知妇人呢?”
  一连被朱首辅还有杨次辅两个人驳击,何大人脸色十分挂不住,只得退到自己的位置上,不敢再继续说话了,而接下来反对的几位大人,也都被内阁中包括杨云清还有朱首辅几位大人全部一一反驳回去,如此持续了一整个上午,论战才堪堪结束,那些反对者不得不偃旗息鼓,同意陛下成立女子衙门,只是却要求,这些若是德不配位i,不能处理此事,这女子衙门还是要赶紧取缔地好。
  而杨云清则是笑这些大人想的太天真了,他们太低看那些女子了,岂不闻那些女子出嫁之前,哪一个不是贤良淑德,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才名远播的也不再少数,这就说明她们的才智是没有问题的,不过是因为嫁人之后要管的事情太多了,每日面对的都是后宅琐事,所以才让这些大人产生了一种错觉,觉得他们的妻子是无知妇人。
  而现在那些因为与丈夫未出五服,以后生下的孩子可能有些问题,所以遭受夫家如此不公正的待遇的女子,处境正是艰难的时候,朝廷成立了女子衙门,那些但凡有些心气的,只要是进了这个女子衙门,就肯定会拿出一万分的气力来做上面交代下来的事情,做得也不一定就比这些朝堂上的男子差,杨云清就等着女子衙门成立后,来打这些反对的大臣的脸。
  第187章 改名女子都察院   因为裴安这个皇帝……
  因为裴安这个皇帝态度强硬, 再加上杨云清还有朱首辅他们也都跟皇帝立场一致,同意成立女子衙门,所以尽管其他大臣反对, 这个旨意也顺利下达下去了。
  在一开始这女子衙门刚成立的时候, 的确是根本没有女子过来报名的。毕竟这个时候,女子三从四德、在家相夫教子, 操持家务,还是社会意识的主流, 大多数的女子也都没有这个意识, 更别说自古以来便没有女子当官的先例。
  先前这个世界虽然出过一个女帝, 但是在女帝那代, 女子的地位也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提高,所以也自然就没能让女子为官的这个观念传播到民间来来了。因此这个时候又怎么会因为仅仅成立一个女子衙门就突然出现许多女子过来报名了呢。
  杨云清他也知道那些普通底层百姓的女子大多数是不会读书识字的, 所以他这次女子衙门里面预选的官员的主要人选也都是集中在那些官家或者是宗室勋贵等外嫁因为各种原因和离了的女子,而民间的那些女子若是有懂得读书识字,粗通些文墨的, 也自然是可以招进来的。
  现在自从陛下下达那个未出五服有血缘者不得结亲的旨意之后,到现在已经过去几个月了, 虽然一开始上面说不准因为旨意的原因就苛待妻子, 女方不愿但是还以这个理由和离的, 可这期间肯定有阳奉阴违的, 在他们心中, 子嗣最重要, 因为知道跟妻子有点血缘关系, 以后很有可能生不出健康的孩子,所以借着这个由头休妻再娶,或者是宠妾灭妻的行为一定不少。